![]() |
其實人沒有自由意志
裡面的受試者依自己的意志隨意按左或右的開關。結果一旁的觀察者透過螢幕掃瞄,竟在六秒之前就知道受試者等一下要按哪一個。 也就是說,當你「想要」按左或右時,其實是你的大腦在六秒前依據不明的原因作好選擇,然後「通知你的意識」讓你「以為自己決定」要按左或右。 |
自由意志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在電影《勇敢的心》中主人公華萊士臨死之前高呼的那聲“自由”打動震撼了無數熱血青年。而在現實中,卻有人對自由意志的存在性提出了質疑。《自然》播客(Nature Podcast)編輯凱利·史密斯(Kerri Smith)在《自然》雜誌撰文介紹了心理學實驗對“自由意志”的挑戰。
自由意識只是“後知後覺”? 海恩斯(Haynes)是柏林計算神經科學伯恩斯坦中心的一名神經學家。他在2007年做的一個實驗,足以撼動自由意志存在的可能性。在實驗中,他給志願者安上大腦掃描儀,並讓他們觀看屏幕上隨機顯示的字母。他告訴參與者可以隨時按下左手或右手食指下的按鈕,並且記住在做出這個決定時,屏幕上出現的字母。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研究者能揭示出大腦在面臨選擇時產生的活動。實驗結果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當時我們的第一個想法是,得重新檢查一下結果的真實性,”海恩斯說,“於是我們又更加細緻地檢查了一遍。”有意識地按按鈕的決定通常是在做出按按鈕這個行為之前約一秒做出的。但是研究小組發現的一種大腦活動模式,似乎能在長達7秒之前預示決定行為的發生!也就是說,早在主體意識到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前,大腦就已經自己做出了決定。 我們人類往往認為我們的決定是在有意識的作用下產生的,也就是說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哲學家們在“自由意志”這個概念上爭論了好幾個世紀。現在海恩斯和其他幾個實驗神經學家拋出了新的挑戰。他們認為,做出決定的意識僅僅只是一種生理上的“後知後覺”,跟人類的行為無關。沿著這個邏輯,他們提出,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倫敦大學的神經學家帕特里克·海加德(Patrick Haggard)這樣說道:“我們以為我們在做出選擇,事實上根本就沒這事兒。” 你也許曾以為你能決定今天早上是喝茶還是咖啡,但事實上早在你意識到之前大腦就已經幫你做出了決定。這個事實令海恩斯感到不安:“如果我連我的想法是什麼以及它是什麼時候產生的都不知道,那我怎麼還能將它稱為'我的想法'?” 無獨有偶 海恩斯並不是第一個研究無意識決定的神經學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舊金山加州大學的神經學家本傑明·裡比特(Benjamin Libet)就曾運用腦電圖(EGG)技術研究參與者。他要求參與者觀看一個黑點掃過的鐘面。當參與者想要動手指時,他們必須記下黑點的位置。裡比特的結果顯示,在參與者有意識地表達出想要移動的意圖之前的幾十分之一秒,大腦就已經有了活動的記錄。 這項結果在所難免地引起了爭議。批評者認為鍾會分散人的注意力,而且這種讓參與者自己報告決定意識的方式太過主觀。神經學實驗通常具有可控的輸入變量——例如在一個精確的時刻給人看圖片,並且觀察大腦的反應。然而在裡比特的實驗中,手指移動的時機是由參與者主觀決定的。除此之外,批評者們認為裡比特觀察到結果——大腦在做出有意識的決定之前的活動,無法推出大腦在人意識到之前就做出了決定。這些活動可能正是大腦為做出決定而作的準備。 海恩斯在2008年改進了這項研究:裡比特的EGG技術只能觀察大腦的有限幾個區域,而海恩斯的fMRI裝置可以觀察整個大腦的活動;裡比特的參與者只是決定什麼時候移動手指,而海恩斯的實驗卻迫使參與者在兩個選項(左按鈕或右按鈕)中做出選擇。但是批評者們仍能在其中挑出漏洞。他們指出海恩斯和他的團隊對於按左邊還是右邊按鈕的預測最高只能達到60%的精度。達特茅斯學院研究自由意志的神經學家和哲學家艾迪娜·羅斯基(Adina Roskies)認為,雖然海恩斯的預測結果比完全隨機要強,但仍不足以說明大腦在意識前就做出了決定。除此之外,“這一切只是暗示著有一些生理因素影響著決定的形成”,不足為奇。她還補充道,那些了解科學的哲學家並不認為這能有力地證明自由意志並不存在,因為實驗中的動手指不過是對現實中'做出決定'行為的拙劣模仿。即使表面看上去非常簡單的決定,諸如喝茶還是喝咖啡,也比決定用哪隻手按按鈕要復雜得多。 海恩斯又進行兩項研究來完善他的結論。一個運用更精確的掃描技術來確認他之前研究中大腦的活動區域。而在另一個準備發表的研究中,海恩斯和他的團隊要求參與者將屏幕上的一系列數中拿兩個來進行相加或相減。決定相加或相減相比的意圖比決定按按鈕更加複雜。海恩斯認為這能更好地模擬我們日常生活中做出決定的模式。他說:“研究發現,即使是面對這種更為抽象的任務,大腦仍在參與者意識到決定的四秒之前就產生了活動。” 雖然爭議仍在繼續,海恩斯的實驗還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但是不得不說,所有人都得重新思考“自由意志”這個概念了。尤其在哲學界,神經學家的研究成果,勢必會引發新的激烈討論。 |
以賽亞書 第五十五章 8-9節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 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
引用:
佛能知過去現在未來事,同樣也宣告了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 |
大腦本身還是具有自由意識,只是傳達的時間差?
|
引用:
|
引用:
|
引用:
|
每個人都有開車或騎車, 沒注意路況就不知不覺騎到目的地的 "導航模式" 吧.
非自由意志我覺得是大腦節省負荷的一種模式 由潛意識控制 但面臨非得做決定時例如賭博, 比賽, 等等, 都是人的自由意志呀 |
引用:
|
沒有錯,人是沒有自由意志,你的自由意志是你的潛意識所做出來的決定.
你一直覺的是你自己在做決定.但其實不是的,是成長環境所塑造出的潛意識決定了你的意志. 在做選擇題的時候,當你不知道答案,所以你就隨便選一個答案,其實那個答案不是隨便選的. 那是你的潛意識所做出來的的決定. |
引用:
那麼佛所看到的是命運改變之前,還是命運改變之後? 那佛既然可以看到的是命運改變之後的未來,那表示命運就是早以註定? 還是佛祖看到了兩個未來? 由我們自己做決定? |
引用:
當然目前的宗教經典,其中都是有很多經文內彼此矛盾的地方,也有不合「常理」之處,但這都是枝節,主要還是看它的道理。 而佛能知未來事這是佛經上說的,就以這點邏輯來說,那未來就是註定的。但是否因此人就為惡?我不認為,因果基本上是對我們六道眾生說的,如果處在四度空間以上的生命,基本上沒有時間先後之分,因果就不成立了。當然啦,這是我用三度空間的思維來想的,也許根本不是這回事??:teeth |
引用:
淨空法師熟讀佛經,如果了凡四訓是錯的,那淨空法師應該就不會去講述這一本書了. 確實佛經裡面有許多的矛盾之處,或許是我瞭解不夠多,才沒有辦法看破這些矛盾 有時候也會去想,佛經聖經會不會是類似金庸筆下的天龍八部,只是古時候的小說呢? 但是佛說不可以懷疑,要深信佛,這樣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還是選擇相信. |
引用:
了凡四訓的重點在於他改變行為之後改變了業報,但撇開故事的本旨不談,就以邏輯來說,生命無法重覆,所以也可以說他的命運本來就是前苦後甘,因為永遠不會知道他的命本來是應該走A,是他改變了行為而走了B。而是事實上,他的命運就是出現在B的道路上。:that is : |
所有時間均為 +8。現在的時間是 07:12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4
版權所有 ©2000 - 2025,Jelsoft Enterpris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