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域名稱俱樂部


返回   網域名稱俱樂部 > 其他 > 影音及閑聊測試區

回覆
 
主題工具
  #1  
舊 2010-01-11, 01:22 PM
哈啦 的頭像
哈啦 哈啦 目前離線
論壇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02-05-28
文章: 23,059
預設 鄭集110歲教授的生命傳奇

日期:2009-05-25 作者:梁煬 來源:文匯報
本報記者 梁煬

題記

他自幼身體孱弱兩度休學,60多歲時三次切腹治療,自稱“一生因病休學在家和住院不下十次”。5月7日,慶祝完生日,老人不覺已邁入110歲高齡,成了世界上最長壽的教授。

他家庭貧苦,17歲方才高小畢業,維持學業只能靠借貸和朋友周濟,卻奮發圖強,成為中國生物化學的開拓者和營養學奠基人。

他好勝要強,同普通人一樣,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然而,他又有很強的自控能力,樂觀開朗、知足常樂。

他的一生,平淡而壯闊,真實而坎坷,矛盾而簡單,倣若一艘理想之舟,被一隻無形大手推動,安然穿越中國近現代的飄搖風雨,隨遇而安,樂健百年。

這位傳奇老人,就是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鄭集教授。

5月14日,南京,小雨初霽。我如約來到老人家中。那是一棟坐落在南大校園邊上的兩層紅磚小樓,傢具陳舊逼仄,墻壁油漆斑駁,老人午睡剛起,正盤坐在床上“練功”——用自創手法從頭按摩到腳。

起居有常,飲食有節,這個習慣,他已堅持了幾十年。

老人面頰紅潤,目光炯炯,雖然耳朵早幾年已有點重聽,但思維卻異常清晰。採訪完畢告別時,老人伸出的手光滑而有力,“讓你們也沾點仙氣”,老人瞇瞇眼笑了,眸子裏分明是一個多世紀的滄桑和豁達。

四川放牛娃終成美國博士

留美入學第一天,鄭集在日記中寫下這樣的誓言——“把我國生物化學這片沙漠,變成林茂草豐的綠洲,這是我至高無上的理想。”他用一生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1900年陰曆四月初八,鄭集出身於四川省南溪縣劉家場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家貧,常幫家中放牛、割草,14歲才進入縣高級小學讀書。17歲時,他以高小第一名成績畢業,卻無錢再去中學深造。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自修中國經典古籍,面壁苦讀一年後,鄭集下定決心走出偏僻的小縣城,去更廣闊的天地去翱翔,他要去考留法勤工儉學。好友李代芬為他籌集資助了20塊銀元,為節省路費,鄭集與另一個同學步行七天到了成都。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留法的大門並未向年輕的鄭集敞開,但他求學的道路並未止步。1921年夏,鄭集考上了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豈料,鄭集入學後因病,只得回家休養,加上對學校設施不滿意,他想出川轉學到南京。懷揣著李代芬再次資助的10塊銀元,他來到南京,終於如願考上了東南大學(後改名為中央大學,即南京大學的前身)。

被國立大學錄取的興奮並未持續太久,因為貧窮,鄭集只得住在南京雞鳴寺的一處破廟裏,與另外兩個同學睡一塊破匾,每日啃的是黑面烤餅,常常因為饑餓眼冒金星。無奈中,他寫信向川中好友求助,大約兩三個月後,他終於收到了李代芬的回信,隨信附上了李代芬和幾位好友共同籌集的10塊銀元。鄭集收信後,大哭一場。在後來的回憶錄中,他是這樣形容摯友李代芬的,“在我的一生中每當關鍵時刻都得到他的支援,因此我對他給我的深厚友情是終身不忘的。”

鄭集自小好勝要強,他說:“我要當縛蛟龍的猛士,決不做摸小魚小蝦的漁翁。”大學艱苦的環境反而激發出他勤奮讀書的動力,每天汲取知識的營養,併為自己選定了科學事業上的目標。

剛進東南大學時,鄭集不懂得什麼學分制,也不知道怎麼選課,冥冥中仿佛命運驅使,他闖入了生物學系秉志教授的辦公室。這位中國生物學的泰斗,放下手頭的工作,耐心了解了鄭集的愛好和志向,除幫助他選了中文、英文、化學等課程外,還幫他選了自己講授的普通動物學和錢崇澍教授開設的植物學課程。

這是鄭集人生中極其重要的拐點,兩位大師的親身教學,不僅使鄭集初步接觸了生物科學,讓他學到許多畢生受益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更在道德品性和為人處事上受益良多。在學習的過程中,鄭集逐漸對生命活動中的化學變化產生興趣,因此他選修了大量的生物學和化學課程。

大學畢業後,鄭集留任中央大學農學院助教。1930年,鄭集公費赴美繼續深造,將生物化學和營養學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

為了獲取更多更好的生物化學和營養學的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鄭集竟在4年內讀了俄亥俄州立、芝加哥、耶魯和印地安那等四個大學的有關課程,接觸了植物蛋白質化學和營養學權威孟德爾教授等許多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學專家。最後,鄭集選定大豆蛋白質化學及其營養學作為博士論文的研究方向,並如期獲得了博士學位。1934年,鄭集滿載著最新的生物化學和營養學的知識,滿懷熱情地回到祖國。

非才德貌“三兼”,吾不娶

鄭集一生淡泊名利,但他的情感生涯卻極富傳奇色彩。1930年,在去國離家的輪船上,他對自己心目中的終身伴侶作了一個理想的綜合,“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非兼具胡倩之才,硯蓉之貌,亦陶之德者,吾不娶也。”

胡倩、硯蓉、亦陶正是鄭集無果而終的三段戀情的女主角,也是他心中無法抹去的三處傷痕。

1921年,在成都一家英文補習學校裏,鄭集初識胡倩,一位情長、心慧、才高的姑娘。愛情,讓兩顆年輕的心一步步靠攏,然而胡倩家貧,母親希望她早日擇婿,此時鄭集剛考上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正是男兒志在天下,一心撲在學業前途上的時候,“我學未成,何以成家。”一段戀情就這樣意外而惆悵地終結了。

1922年,鄭集決意出川到南京求學,行前回到家鄉南溪,好友李代芬將妹妹硯蓉介紹給他,兩人開始了鴻雁傳書。1926年,互相愛慕的鄭集與硯蓉訂婚了。命運的大手偏偏捉弄著這對年輕人,正當鄭集滿心憧憬未來之際,噩耗傳來,年輕美麗的未婚妻作為愛國學生、地下黨員,在重慶“三三一”慘案中遭受迫害,不久因病去世。

硯蓉之死,給鄭集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他將自己的心扉緊鎖,把滿腔熱情都投入到生物化學這一嶄新的科學領域。在寫給硯蓉的悼詩中,他發誓,“從此花叢懶回首,半為壯志半為伊。”

此時,一位女子走入了鄭集的生活,她就是呂亦陶。亦陶對鄭集體貼備至、柔情有加,奈何流水負落花。在送鄭集留洋的外灘碼頭,她塞上一個信封,委婉表達了以身相許的癡心。鄭集長嘆之餘,也發下宏願:非才德貌“三兼”,吾不娶也。

這樣的伴侶哪去尋?鄭集發願之後,也沒放在心上。誰知1931年1月19日,他收到了一封來自故土的信,打開一看,裏面有張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柳眉秀目的少女的倩影,背面寫了幾個字:“我非滄海水,亦非巫山雲,君其慎之。”

原來鄭集的一位老同學認為以才德貌而論,他的妻妹與鄭集太般配了,而姑娘對鄭集也很有好感,於是老同學決意撮合這段美滿姻緣。

就這樣,通過越洋鴻雁傳書,鄭集與朱榮芳開啟了七十年相知相伴的道路,鄭集終於找到了他一生的伴侶。愛情的美滿,也許是他康健長壽的又一個秘方吧。

普及營養知識科學救國

鄭集的人生坎坷多難,但他的科學道路卻是幸運的。從20世紀20年代讀大學開始,他就與生命科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並辛勤耕耘了80載。他的一生,與我國生物化學發展歷史緊密相連。

天降大任于斯人。1934年,鄭集回國後,籌建了我國第一個生物化學專業機構——生物化學研究室;1935年,中央大學成立醫學院,鄭集籌備了生物化學系。抗戰時期,鄭集在成都發起成立了“成都生物化學會”,從而誕生了我國第一個生物化學專業的學術組織。1945年,鄭集開始在中央大學醫學院創辦生化研究所,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培養生物化學研究生的正式機構。此後,直到耄耋之年,鄭老獨自編著7本專著、撰寫了56篇科學論文。幾十年來,他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生化界許多知名學者都出自鄭門。

1935年夏,南京有報紙報道市民因蕉、芋同食而中毒,引起社會恐慌。為了澄清事實,保障人民的健康,鄭集從180余對“相剋食物”中選擇流傳最廣的14對進行實驗研究,其中包括:香蕉與芋頭、花生與黃瓜、蟹與柿等。鄭集首先用鼠、猴等進行實驗,最後他不顧愛妻勸阻,自己食用食品進行試驗,結果證明這14對食品均無相剋現象。至於食用後確有不適和中毒的,鄭集調查發現,問題不在食物相剋,而是由於食者本身過敏,或者食物不潔,或者食物本身有毒等。

鄭集不僅是生物化學大師,也是位營養學大師。幼年多病的經歷,使他對中國人的孱弱體質有切膚之痛;“東亞病夫”的輕蔑稱謂,更讓他深受刺激。他立志要研究營養學,摘去這頂屈辱的帽子,實現“科學救國”的理想。為了普及營養知識,增強國人體質,鄭集跨出實驗室,為雜誌、電臺寫了一系列科普文章。抗戰爆發後,中大醫學院遷往成都,鄭集繼續編寫《營養講話》系列在電臺播放,最後充實成《實用營養學》一書。

鍾山風雨起蒼黃。1949年初,國民黨軍隊接連潰敗。行政院下達“國立院校應變計劃”,企圖強迫中央大學南遷,遭到中大教授強烈反對。中大校長、訓導長、總務長三人棄職而去後,教授會投票選出鄭集等11名委員組成“中大校務維持會”,鄭集與胡小石、梁希教授一起被推為常務委員主持校政,積極投入護校運動,使國民黨遷校的陰謀落空。

古稀之年開始抗衰老研究

“文化大革命”期間,鄭集兩次被隔離審查,時間長達13個月。1972年,飽受錯誤批鬥之苦的鄭集回到工作崗位,此時已是一位古稀老人。他痛感白髮催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講課和編教材之餘,他感覺自己的各個器官都在走向衰老,於是對衰老和抗衰老的問題產生了興趣。

鄭集調查了100多位70歲以上的健康老人,了解他們健康長壽的原因,總結出十條健康長壽的經驗要訣。基於自己的初步研究和總結國際上已有的抗衰老理論,鄭集提出了“衰老的代謝失調”學說,成為我國衰老生化研究學科的奠基人。鄭集認為,細胞代謝機能失調是衰老的原因。精神壓力、不良生活方式、放射性物質和噪聲等環境因素,會人為地干擾或破壞自然衰老的進程。延緩人體衰老,就是要適當調整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

“且喜老來健,尚無頹廢姿。天若假我年,還將再著書。”80-90歲之間,鄭集的《普通生物化學》(第二版)獲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衰老與抗衰老》獲全國優秀科普圖書二等獎,《健康長壽之路》獲全國優秀短篇科普論文一等獎。他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9名。

鄭集精通英、德、法、俄四國語言,74歲時還自學日語,“多識外文眼界寬,洋為中用任君看,英德法俄誠必要,近鄰日語亦應鑽。”90歲,他又自學北韓語,赴平壤參加世界老年學會議,在會上宣讀了兩篇論文。98歲,他出版了改動較大的《普通生物化學》第三版。100歲時,他還每天去學校上班,修訂書稿,後來摔了一跤,住了105天的醫院,才離開了心愛的校園。

銘感師友之助,體會貧寒學子的不易,1993年,生活一向儉樸的鄭集捐出3萬美元,一部分給中國生化學會、中國營養學會,作為基金獎掖後學;一部分作為助學基金,幫助南大經濟困難的學生。他動情地說:“我不想留什麼財產給兒女,希望這點錢能幫助有志於基礎科學研究的年輕人,耐住寂寞,早日成才,報答我們深愛的國家和人民。”

長壽秘笈十訣

■思想開朗,樂觀積極,情緒穩定

■生活要有規律

■堅持體力勞動和體育鍛鍊

■注意休息和睡眠

■注意飲食衛生,勿暴飲暴食

■戒煙,少喝酒

■節制性慾

■不忽視小病

■注意環境衛生,多同陽光和新鮮空氣接觸

■注意勞動保護,防止意外傷害


鄭集108歲時還出了一本養生書
__________________
咖啡走路
微博


您是網站站長嗎?歡迎到站長俱樂部 一起討論吧。
按我看版規
code.club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主題工具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代碼
論壇禁用 HTML 代碼



所有時間均為 +8。現在的時間是 05:03 AM


本站主機由網易虛擬主機代管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4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