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網路上最終的個人頁面:about.me
http://www.inside.com.tw/09/12/about-me-profile
在使用過這麼多的社群服務後,不管是部落格、Facebook、噗浪、Twitter、foursqaure、Linkedin或者是新浪微博,每一個都是自己曾經經營過一個網路社群,那到底有沒有一頁可以整合,當作是自己永久不變的地方呢? About.me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一個很簡單易懂的域名,後面就是接著一個自己的名稱,比如說about.me/fox,目前這個服務還未正式公開,只有少數的顧問以及受邀人士才能夠使用,但是現在就可以進到http://about.me,輸入自己的電子信箱以及想要的網域名稱,先行搶到屬於自己的網址。 這有什麼好處呢?下面是TechCrunch創辦人Michael Arrington的專屬頁面,您可以看到這個頁面裡大大寫著使用者的名字、個人資訊以及正在使用的社交網站服務,當然還有一張屬於個人的形象照片。還可以參考這幾個個人的頁面:創辦人Tony Conrad、AOL CEO Tim Armstrong、Typekit創辦人 Jeffrey Veen、作家 Ellen Hopkins。 除此之外,About.me還提供一些後台管理數據,除了有多少人造訪您這個專屬頁面,還可以看到個人所登錄的社群網站更新狀態,為使用者量身打造一個關於統計數據的中心。 這個服務乍看之下似乎平凡無奇,但是已經吸引許許多多重量級的創投與天使加入投資的行列;看起來類似這樣的整合性服務,一直都是針為人們有太多「個人頁面」所創造,但這會不會是最終的個人頁面呢?真的是天曉得….. |
#2
|
|||
|
|||
這個網址很好用耶...
|
#4
|
|||
|
|||
不曉得什麼時候才會開始正式開放 ?
開放後也不曉得可以做什麼? 學他們放自己大大大張的照片嗎? |
#6
|
||||
|
||||
如果將來有一個終極個人頁面的東西
我覺得因該會像是電話號碼之類的數字的形態 因為當某個東西數量大到一定規模時,任何人為的辨識方式 都會變得難以記憶 取而代之的會是電腦, 而對電腦而言,數字又比英文字母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
|
#7
|
||||
|
||||
about.me四天前才正式對外啟動公開註冊,今天就被AOL給整個買走了。
之前about.me所等集的資金才425000美元,如今據說被AOL以千萬美元計的價格買下來 (our guess is it’s in the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一個好的域名可以帶領出一個合適的網站。 about.me的概念沒什麼新鮮之處,就是放一個個人介紹的網站嘛。但你做他做大家做,都不如about.me做的好,為什麼?因為它就是一個about.me就可以壓死其他對手。 我想之前他們之所以做這個網站,應該也是受到about.me這個域名的吸引和啟發,在.me公開註冊之前,他們也無從想到要做這個網站,不是嗎? 內容是王,但域名是王冠啊。誰拿到王冠才是真正的王。 |
#8
|
|||
|
|||
引用:
美國大企業肯花幾百萬美金來買下域名王冠. 另, 哈啦站長的 map.to 越來越看好了 |
#10
|
||||
|
||||
的確是王冠級的域名...
.com要有這麼直觀的組合也很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