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耗時四年 IBM智慧電腦問世
耗時四年 IBM智慧電腦問世
更新日期:2011/01/16 00:01 益智搶答節目,以後可能會出現新的形態,IBM公司發展出一部智慧型電腦,可以上場和挑戰者,在益智節目中一較高下,這部名為華生的智慧電腦,在練習賽中就發揮它的實力,擊敗兩位搶答高手。 艱澀冷門的考古題,對智慧電腦華生來說,一點都難不倒它,因為體積達十部冰箱的華生,裡面裝了一億頁百科全書的資料,讓台上另外兩位答題高手,根本就沒辦法搶得贏它。而且華生連希臘的歷史,也都暸若指掌。 這部專家花了四年研發的益智電腦,果然不負眾望,把兩位曾經在節目叱吒風雲的優勝者打得落花流水,就算以前再怎麼風光,如今也只好摸摸鼻子認輸。 牛刀小試的人腦電腦對決,電腦華生氣勢如虹,下個月十四日,三組參賽者,將進棚正式進行現場搶答大賽,優勝者會有一百萬美元,約兩千九百萬新台幣的高額獎金。 (民視新聞吳若望綜合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6/11/2kw1e.html |
#2
|
|||
|
|||
"體積達十部冰箱"
還是太大了些, 覺得若是要跟人類一比一作智慧競賽, 要將"智慧電腦"的體積進化縮小到跟人體差不多時, 才真正有夠強 ^^ |
#3
|
|||
|
|||
人工智慧 人類勁敵?
人工智慧 人類勁敵?
更新日期:2011/03/06 02:15 林佳誼 工商時報【林佳誼】 ■IBM超級電腦華森在美國益智節目「身歷險境」壓倒性獲勝,使人工智慧實務應用又向前邁一大步,未來甚至可能將與人類一同競爭知識性工作。 ■If a machine can beat humans at Jeopardy!, will computers soon be competing with people for knowledge-based jobs? 大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1968年在其科幻鉅作「2001太空漫遊」中,塑造出人工智慧電腦HAL 9000的角色,讓世人開始想像電腦取代人腦從事知識性工作的可能,而2011年IBM超級電腦華森(Watson),則開始將這個想像化為現實。 華森在美國益智節目「身歷險境(Jeopardy !)」中,壓倒性擊敗節目74連勝紀錄保持人詹寧斯與冠軍獎金王盧特,為人工智慧寫下新里程碑。科技作家福特(Martin Ford)因而在《FOUTUNE》雜誌上撰文提問,如果電腦可以在「身歷險境」擊敗人類,那麼是否也很快就會與人們一同競爭知識性工作? 視覺資訊分析勝人類 根據福特的說法,工業科技已瓜分了許多製造類工作,電腦科技也促成許多工作被外包至海外廉價勞力市場,而至今仍然掌握在人類手中的知識性工作,接下來很可能會由人工智慧所取代。 目前人工智慧發展早已經超越了應答機器的程度,而能夠統合原始資料進行分析,發掘其中規則或問題。例如放射科醫師所做的基本上便是判讀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等各類圖像,但現在機器在視覺資訊分析方面的能耐,已經越來越比人類要更加精確完善。 與其它高階軟體程式不同的是,華森能理解纏夾不清、甚至前後矛盾的自然口語,也能同時運行數百項資訊搜尋演算,更重要的是,它還擁有隨著時間學習改善能力。1名IBM高層就說過,這項科技會「為業界帶來前所未有的革命」。 不過就目前看來,華森仍有一些致命的缺陷。 在「身歷險境」裡,華森便犯下了一個相當經典的錯誤,就是在主持人問道「有哪個美國城市的第一大機場是以二戰英雄為名,第二大機場則是以一場戰役為名」時,華森竟答成加拿大的「多倫多」,錯得相當離譜。 美國人工智慧開發公司Cycorp董事長雷奈特(Doug Lenat)指出,這是因為華森基本上並不「知道」任何事情,它只是經由統計運算來串聯起詞彙間的關聯性,並根據信心水準來判斷回答。但這卻可能讓它在實務運作上,犯下一些可能連3歲小孩也不會出的錯誤。 畢竟,正如HAL9000在「2001太空漫遊」因為程式設定瑕疵,而先後「謀殺」了4名太空人科學家,沒有人會希望現實生活中的人工智慧電腦,可能出現類似的嚴重錯誤。 因此雷奈特也指出,統計推理演算的能力與侷限,是人們在思考人工智慧未來應用時的一個重點。華森或許可以成為醫生看診的有力工具,卻無法完全取代人類醫生。 搶出頭先當醫師助理 然而這卻無阻於IBM持續推展人工智慧應用。IBM已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以及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將首度在真實世界中對華森的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測試應用。亦即在醫生看診時,華森可立即檢閱成千上萬筆文獻或案例資料,針對醫生的口頭提問給予答案。 IBM也已宣布與語音識別軟體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結盟,將著手開發1項稱為「醫師助理」的技術,未來並計畫把這項技術擴展到金融業與法務業,執行資料探勘(data mining)以及未來趨勢預測的工作。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06/4/2niyb.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