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機器人操刀為豬手術成功
機器人時代真的來臨了嗎?美國研發製作的智慧組織機器人(Smart Tissue Autonomous Robot,STAR),4日首度在外科醫生的監督下,成功在活豬身上接合2段豬腸,順利完成軟組織外科手術,令人驚奇!
最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STM)刊出這則報導,研究團隊包括美國國家兒童健康系統(CNHS)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負責人彼得金(Peter kim)表示,該研究目標不是要取代外科醫生,而是要開發一種工具讓手術更加智慧化,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手術效果。 至於被機器人開刀的豬隻,經過1個星期的休養,完全沒有出現併發症,而且相當健康。 外電報導,美國每年約進行4500萬件軟組織手術,但該類軟組織手術特別複雜,現在證明這手術可以由機器人全自動化進行,彼得金預計,如果一切順利,可望2年內就應用在人類身上。 |
#2
|
||||
|
||||
機器人手術實現了一項突破。一個機器人利用自己的視覺、工具與智慧,縫合了豬的小腸。同時,人類醫生也進行了同樣的任務,不過從手術結果來評判,小型組織自動機器人(STAR)完成得更加出色。
不過,STAR 的發明者並沒有宣佈自己的機器人馬上可以代替人類醫生了。他們將此次成功視為對概念的驗證——驗證了此次手術中具體涉及到的技術,也驗證了手術室中「有監管的自動化」廣義概念。 小兒科醫生 Peter Kim 是研究員之一,在昨天的媒體發佈會上貌似沒有覺得自己要被機器人搶走飯碗了。「雖然我們對於自己手術中的手藝深感自豪,但是,有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結果的機器是非常有幫助的。」他說。 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期刊,研究員為機器人程式設計,進行了名叫腸吻合的手術,手術中一小片被切下的小腸將被重新縫合。團隊中的高級工程師 Ryan Decker 說,必須做到結構緊密,並且間距規整,這樣防止洩露,從這個意義上說,手術就像修補一個膠管。STAR 既在實驗室中進行了活體外手術,也在一隻麻醉的豬體內進行了手術。同時,有經驗的人類醫生也進行了同樣的手術。手術完成後醫生們比較了雙方的縫合線,STAR 的縫合更加一致,能夠更好防止洩露。 |
#3
|
|||
|
|||
全球首例/機器人在眼內進行手術
全球首例/機器人在眼內進行手術
2016-09-10 經濟日報 記者林奕榮 BBC報導,英國牛津John Radcliffe醫院的醫療團隊使用機器人在患者眼睛內部進行手術,協助患者恢復視力。以機器輔助手術目前已經非常普遍,但在眼球內部操作則是全球首例。 醫療團隊使用這項以搖桿操作的裝置,將患者眼球內部厚度僅0.01毫米的薄膜剝除。這組外科醫師希望以這種治療方式奠定基礎,讓機器人進行更複雜、目前只能由人類執行的的眼部手術。 主持這項手術的牛津大學麥拉倫教授(Robert MacLaren)表示:「在眼球後端手術必須非常精準,最大的挑戰在於,由機器系統穿過眼球蓋的小孔來進行手術時,需避免在移動時造成損傷。」 執行這項手術的裝置稱為「Preceyes」,由一家荷蘭公司研發,是荷蘭埃因霍芬科技大學的附屬企業。機器人的運作方式類似機械手臂,內建七具馬達,能夠消除人類手部的顫動。外科醫師使用搖桿與觸控螢幕,引導一根細針穿入眼球,並透過顯微鏡監控手術過程。即使搖桿大幅動作,在機器人的移動仍非常細微,若外科醫師的手部放開搖桿,所有動作就會暫停。 接受手術的畢佛副牧師說:「這有如神話故事,但卻成真,我很幸運能成為第一個接受這種手術的人。」 http://udn.com/news/story/5/1953033-...89%8B%E8%A1%93 |
#4
|
||||
|
||||
都是西方或日本的公司做的研發,荷蘭人口比我們少很多,資源缺乏,連陸地都少,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科技及商業的發展,什麼市場小,資源不足都不是理由。所以捫心自問一下,台灣真是科技島嗎?我們的科技文明在世界上事實上排到什麼位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