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域名稱俱樂部


返回   網域名稱俱樂部 > 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 > 電子商務新聞與綜合討論
論壇幫助 社區 日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搜尋

回覆
 
主題工具
  #1  
舊 2011-11-19, 07:56 PM
atlantovision atlantovision 目前離線
進階會員
 
註冊日期: 2005-09-20
文章: 182
預設 转载:揭秘Groupon:世界上最富争议公司的内幕(一)

尼古拉斯•卡尔森(Nicholas Carlson) | 2011年10月31日

2011年8月,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焦躁不安。
他的办公桌位于Groupon在芝加哥的办公区中央,那是个开放式、呼叫中心格局的办公区。他坐在办公桌前,头带耳麦,眉头紧锁。
过去两年,他的公司一直是商业新闻界的宠儿,但一夜之间恩宠尽失。
他不能死死把着首席运营官的职位不放。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质询,行业高管们叫他庞式阴谋家。公司早期的员工虽然只是朝九晚五,但向他索要六位数的工资。其中一人甚至起诉了。商业客户们叫苦连天。而梅森和他的董事会虽然资助了他们九亿美元的现金,却仍被批作无能、贪婪,而这钱本来可以用在公司的。
才几个月,地覆天翻。几个月之前,Groupon还是华尔街的谈资。那时,Groupon是有史以来发展最神速的公司之一,拒绝了谷歌60亿美元的收购提案,准备以250多亿美元的估值上市。而如今,人人都在说Groupon的资金链断裂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问题出在哪儿?


现在,Groupon终于上市了,Groupon的故事该如何收尾?
我们这个故事来源于内部人士,回答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我们的报料人都要求匿名,要么是因为必须遵守美国证监会对计划上市公司“静默期”的规定,要么是因为要遵守与Groupon之间的离职协议。而Groupon公司婉绝评价。

当上资本家
2006年,安德鲁•梅森还是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公共政策的研究生学位。
梅森创建了一个名为“政策树”(Policy Tree)的网站,发表专题文章,例如“卡尔•罗夫(Karl Rove)应该为中情局的泄密事件被解雇或者主动辞职”等等。
他顺带还承包了一家公司的数据库建设工作,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和投资人是一名叫做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的企业家。
莱夫科夫斯基已经是一名富豪,在呼叫中心和互联网领域拥有几家公司。而梅森只是个实习生。按其中一名报料人的话说,就是“属于整天窝在办公室的那种人”。
2007年1月,借助莱夫科夫斯基的支持,梅森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名为The Point,一个空想社会改良主义者的企业。
The Point是一个社会舆论平台,旨在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梅森起初并没有打算将The Point做成赚大钱的企业。根据一名早期在此工作的员工的说法,大部分员工当时对此并无异议。
The Point于6月上线,在芝加哥获得了一些反响,但并无起色。
每周一,莱夫科夫斯基、梅森和几名早期员工都会聚到一起,讨论The Point的发展。2008年年中的一个星期一,莱夫科夫斯基受到The Point以前发起的一项活动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认为这个建议可以拯救这个举步维艰的新企业。
通常,人们使用The Point来组织讨论一些事情,希望让世界更美好。
但在这次活动中,一些用户决定探讨如何省钱。他们的计划是召集20来位想购买同一产品的人,希望借此获得团体优惠价格。
据一名当时与会的报料人说:“埃里克认为这就是他们要做的事。也许我们应该建一个独立的页面,专做团购”。
在The Point最初的商业计划中,安德鲁•梅森的确曾提到把团购作为新公司可能赚钱的方法。但是,当莱夫科夫斯基一年多以后提出这种想法时,梅森和其他早期的高层却并不以为然。一名当时的与会人回忆,“团购好像并不是我们任务的核心。”
但是,2008年的整个夏末初秋,莱夫科夫斯基仍然没有放弃他的想法。他会说起他妻子及她的朋友要购买的那些昂贵的钱包,然后说:“这太疯狂了!她们为什么不一口气买20个?这样就能打折了!”
这段时间,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和信贷市场的停滞,全球经济自由落体般地下坠。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著名的硅谷风险投资公司红杉基金(Sequoia)发布了一篇报告,《安息吧,好日子》。梅森和莱夫科夫斯基决定裁员。
一位和早期员工关系甚密的报料人透露:“有市场崩溃的压力,再看看我们烧钱的速度和收入——我们也该尝试点什么来弥补了。”

Groupon诞生了——一群空想社会改良主义者,自称根本不想赚大钱的人,出于绝望,启动了这么个计划外项目。
报料人都认可梅森的功劳,他提出的一些意见决定了日后Groupon的特色,比如每天只做一单交易,购买优惠券的人数量不够的话,交易就不生效,只做本地企业的优惠券。
其中的一些特色是由Groupon的关键基因演变而来;这是一群“不情愿的资本家”建立起来的企业。
一名早期的员工这样说:“我们为自己找借口,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帮助人们在他们的城市里找到乐趣。”
“我们早期开展的订单主要是一小时音乐吧券或者是跳伞活动之类的。我们不希望搞了一个团购,结果买的东西最后扔进垃圾填埋场。我们不想卖积压的小物件。我们也不想处理运货和退货问题。”
这些不情愿赚钱的人决定,Groupon每天只做一单团购,而且只为当地企业推销优惠券。他们认为,日常电子邮件应该附搞笑动画。梅森还决定,在银行不贷款的情况下,Groupon应该为当地企业提供短期现金流的渠道。
梅森的主意立竿见影。当地的媒体闻讯公司的做法,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而员工们也成功地从亲朋好友所办的本地企业中拉来客户签约。
据一位早期的员工透露,“商家开始告诉我们说,‘我在每日糖果(Daily Candy)上做10000封定向电子邮件营销,要花费X元,而你说,可以让我免费给10000人发促销邮件,条件只是如果他们购买了,我们就给你提供折扣?这可真是开了眼了。’”
到2008年年末,安德鲁•梅森和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意识到,The Point最终要成为Groupon。12月,莱夫科夫斯基将泰德•莱昂西斯(Ted Leonsis)招致麾下。泰德创立了AOL并成名致富。后来,莱昂西斯最终当上了Groupon的副总裁。莱夫科夫斯基的长期商业伙伴,布拉德•基威尔(Brad Keywell)也入伙了。
然而,The Point/Groupon的其他人可没有那么清楚的眼光看清公司的此次转型。
“起初,我们以为这只是一个非常规的小项目,通过它帮助我们盈利,继续发展我们的The Point。但是我想,这种想法很快就改变了,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已经逮住一条大鱼的尾巴了。”


2009年1月,Groupon在其首席技术官肯•佩里蒂尔(Ken Pelletier)的小公寓里举办了公司节日派对。到场的包括公司所有的员工及配偶,以及与公司有关的重要人物,佩里蒂尔亲自下厨烧饭。
一年之后,Groupon拥有300多名员工。
两年之后,员工人数超过5000人.
如今,Groupon拥有10000多名员工。
投资商们开始把Groupon称为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他们其中一些还投资了Facebook。
这个项目第一个大考验就是进军第二市场:波士顿。一名Groupon早期的员工这样解释道:“在芝加哥,我们有庞大的亲朋好友圈子,签约和散播消息都不是问题。我们很多人都认识企业主。让这些企业主相信一家本地公司并不难。”
扩张进行得出奇的顺利——全靠技术方面的创新。
在Groupon开张的头几个月,每一单交易关闭后,客户支持负责人乔•哈罗(Joe Harrow)每天下午都要花3个小时给那些购买了Groupon优惠券的顾客发邮件。
9个月后,Groupon研发了一款专门针对此项新业务的软件。
Groupon又成功开辟了第三个市场:纽约。到这时,按一名员工的话说,“我们就像有了开辟市场的剧本,一座又一座城市,照做就行。”例如,Groupon清楚应该在广告上投入多少,才能在一座新城市培育一个数量足够的用户群。
到2009年夏天,莱夫科夫斯基开始在每周一的例会上施加压力,要求Groupon尽快扩张。
他开始建议Groupon到年底之前能发展到5座城市。
随后,他开始要求年底之前达到10座城市。
据一位了解这些会议的报料人透露,最后,莱夫科夫斯基干脆张口就说:“我们为什么不开足马力,为什么不努力一点,全速发展?”
“我们意识到,规模是敲开市场的主要壁垒。于是,我们想打入尽可能多的城市,因为我们发现,有人正原封不动地照搬我们当时的模式,在各地迅速冒出来。我们说,我们要么追着他们,击垮他们,起诉他们;要么超过他们,尽力做到最好。我们的选择就是不回头,尽全力做大做强。”
一位与Groupon董事会熟络的报料人说,正是Groupon的投资方、恩颐投资(NEA)的董事长彼得•巴里斯(Peter Barris)提供了支持这份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的原始分析材料。
Groupon开始逐渐成长为拥有大量员工的新兴企业,并任命罗伯•所罗门(Rob Solomon)为首席运营官。所罗门曾卖掉自己的公司,效力于雅虎。
此时,不仅顾客们注意到了Groupon,新闻界也闻风而来。梅森上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上了“今日秀”(The Today Show)。2010年8月,《福布斯》杂志把梅森放上了封面。他连衬衫都没掖进裤腰。他耸耸肩膀,好像在说,谁?我?《福布斯》的封面写道,“Groupon——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公司:网络新奇才。”
一名早期的员工说:“Groupon开创了一种‘典型的创业文化’。每个人都穿带帽体恤衫,销售代表之间约会——都是这类乱七八糟的事儿。有点像个兄弟会,在一起拼命工作。”
另一名早期的员工回忆道:“在那儿工作真的很疯狂。从2009年到2010年,我们招收了10000名员工。简直是疯了。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用16个月把业务扩张到45个国家。很疯狂,很带劲,真他妈受不了。”

转自:http://www.yeeyan.org/
__________________
. t V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代碼
論壇禁用 HTML 代碼



所有時間均為 +8。現在的時間是 01:50 AM


本站主機由網易虛擬主機代管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4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