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
最猛太陽風暴 地球恐數月大停電
更新日期:2011/02/23 09:45 編譯李致嫻/報導 美國科學家表示,太陽已進入活動高峰期,地球恐將遭遇史上最猛烈的太陽風暴,屆時將造成通訊衛星損毀、飛機停飛與長達數個月的大停電。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天文學家21日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說,以11年至12年為周期的太陽活動,目前已進入高峰期。人類可能遭遇一個宛如「全球性卡崔納颶風」的災難,呼籲全民嚴陣以待。 專家表示,太陽大規模爆發可能噴發輻射波與帶電粒子到地球,損害協調電腦、飛機導航與電話網路的衛星系統。如果風暴夠強,甚至可讓股市交易停擺,全球停電數周至數月。 地球上周已感受到太陽爆發的威力,這股5年來最強的太陽爆發,以每秒933公里的速度往地球方向噴發帶電離子。 這場風暴造成壯觀的極光,也干擾廣播通訊。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署長珍‧盧布契科(Jane Lubchenco)說:「上一次的太陽活動高峰期約在10年前,當時手機尚未普及,太陽爆發影響不大。不過這次的太陽風暴會使許多人生活依賴的科技產品受到影響。」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貝丁頓(John Beddington)說:「我們必須慎重看待太空氣象議題,我們過去擁有相對平靜的太空氣象,但不能期待這樣的平靜期持續。」 太陽風暴是由太陽大規模爆炸所造成,這些爆炸會釋放一波波的X射線與紫外線,在幾分鐘內撞擊地球,中斷無線電訊號並損壞衛星電子設備。 第一次有紀錄的太陽風暴發生在1859年,而1972年的太陽活動曾造成美國伊利諾州的長途電話通訊中斷,1989年的另一個太陽活動,則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停電。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23/2/2mwi7.html |
#3
|
|||
|
|||
![]()
如果沒有電...
大家準備過原始生活= = 會有一堆被迫放無薪假~ 沒有網路可以用~沒有電視可以看~沒有冰箱可冰~ 衣服要到河川洗~煮飯要生柴火~Orz.. |
#4
|
||||
|
||||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3/2/2mwi8.html
引用:
__________________
Life, it is. https://sky.tw
|
#5
|
|||
|
|||
![]()
超級月亮毀天滅地 專家:別鬧了
更新日期:2011/03/10 02:54 諶悠文/綜合報導、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李宗祐/台北報導】 本月十九日,月球將經過「月球近地點」(lunar perigee),屆時月球距離地球僅約卅五萬六千五百七十八公里,是自一九九二年以來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網路盛傳,如此接近地球的「超級月亮」(Super Moon)可能引發地震、火山爆發和暴風雨等天災,不過科學家嗤之以鼻。 若干占星家表示,這種自然奇觀顯示「月亮末日」(moonageddon)的開始,暴風雨、地震和洪水將隨之而來,甚至金融市場可能崩潰。網路還傳言,這種會干擾地球的氣候模式,可能引發地震與火山劇烈活動。 陰謀論者言之鑿鑿,前幾次「超級月亮」分別發生在一九五五、一九七四、一九九二與二○○五年,這幾年均曾發生極端天氣事件。 二○○五年一月十日出現「超級月亮」,造成數十萬人死亡的南亞大海嘯在前兩周發生。二○○五年九月,「卡崔娜」強烈颶風掃過美國南部,奪走一千八百多條人命。一九七四年耶誕節「崔西氣旋」(Cyclone Tracy)襲擊澳洲,重創西北海岸城市達爾文。 但澳洲「國際電波天文學中心」科學家惠勒(Pete Wheeler)駁斥說:「在超級月亮出現前後,地球只會出現比平常低或高的潮汐。屆時將不會因此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除非那本來就會發生。」 澳洲天文學家雷內克(David Reneke)抱持相同看法。他指出,陰謀論者總能找到與特定時間扯上關係的天災,並怪罪「超級月亮」。不論如何,超級月亮出現,而且是滿月(農曆二月十五日),絕對是天文迷拍下獨特照片的大好機會。 針對「超級月亮」引發超級災難說,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類似傳聞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已經不是「新議題」了。氣象局地震中心曾多次觀察月球通過近地點前後,台灣地區地震活動變化,並未發現任何異常現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王為豪指出,月球運轉軌道,有時候會距離地球近一點,有時候會遠一點。從科學角度來看,本月十九日月球通過近地點,應該適逢滿月大潮。這種情形在過去不知已發生過多少次,是天體運轉的自然周期變化,大家不必杞人憂天,頂多只是月亮看起來大一點而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0/4/2nrgg.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