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不敵網路科技! 百視達關300門市、2800人丟飯碗
曾經稱霸一時的百事達(Blockbuster),因為實體門市營收節節敗退,母公司迪許網路(Dish Network)近日宣布,將關閉剩餘的300家營業據點,屆時全美將剩下50家加盟門市,預計有2千8百名勞工會因此失業。
百視達1985年成立於美國德州,鼎盛時期在全美擁有近萬家門市,幾乎主導家庭影片市場,並在英國、澳洲、巴西和墨西哥等國設有據點。不過隨著網路科技興起,影片串流服務越來越進步,百視達不只營收下滑,事業版圖更是極速縮減,最後於2010年宣告破產,由迪許網路公司以3億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3億)收購。 據了解,百視達將在明年初關閉300家美國專營店,DVD郵寄服務也會在12月中旬結束,昔日最知名的錄影帶租售企業即將凋零,新技術重塑產業生態的驚人速度,由此可見。 《今日美國報》報導,迪許網路(Dish Network)將透過對百視達品牌的特許權繼續推展線上業務,另外「百視達隨選服務」(Blockbuster on Demand)也會繼續經營,不過一名串流媒體的分析師卻吐槽:「百視達的隨選視訊不只影片數量稀少,有些的畫質還很差,根本稱不上是服務。」 百事達門市吹熄燈號,迪許公司執行長克雷頓(Joseph Clayton)指出,雖然痛苦,但消費者需求明顯轉向數位影音,這是一項不容易的決定。 |
#2
|
||||
|
||||
在網路出現之後,如果未成功轉型跟上數位化的國家和社會,本來就會出現失業潮和經濟衰退。
拿以前做貿易來說好了,一家小型的貿易商,要請職員處理訂單,要有人去跑工廠,要有其他人來服務這些公司員工,還養活很多的其他工業及商業。例如滿大街的快速沖洗相片店,為什麼?因為客戶一旦來看過樣品之後,要立刻將sample拍照並拿去相片店沖洗,然後隨同報價單寄出去或fax好讓客戶做最後挑選,幾乎天天都要涀幾十張到上百張的彩照。以前都不知道原來許多什麼銀箭、柯達等快洗店的主要業務是靠這些貿易商,而不是靠我們出遊所拍的那些相片。 當然另一端的國外貿易商也大概要有差不多的人手在處理同樣的事。然後工廠出貨運到國外,送到中盤商,再送到小盤或零售商,最後上架,有店面有店員來負責銷售。 而這中間又有許多其他的供應商可以存活,例如辦公司的租用,辦公室家俱,文具的製造,傳真機,影印機的維修什麼什麼的。 而阿里巴巴出現後,一切就改觀了,我可以直接上阿里巴巴或者淘寶或者樂天或者奇摩雅虎購物商城直接看貨,滿意後,線上金流,對方出貨到我家。什麼中間商貿易商全都不需要。 在此之前我要買到那個商品所必須傳遞的事業鏈整個消失了,只剩下銀行和貨運業存在。那個事業鏈僱用了多少人?這下全都說bye bye了。剩下的就是生產者和最終購買者及金流及物流。 that's all! 中間那一大批的人就得另謀出路,同樣的,中間那一大堆的工業就得另找市場,否則就是失業和關門。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經驗和看法。 |
#3
|
||||
|
||||
我也舉一個例子
蘋果之前把 Mac Pro 的生產線拉回美國 一般人會想說, 美國的人力成本、工廠、稅負都比中國或東南亞貴上許多 加上原物料、產業鏈都在國外~ 在這種環境下生產的電腦會有競爭力嗎? 面對這樣的質疑,蘋果當下沒有給任何回應 但沒多久,一則影片解釋大家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