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從Yahoo Shine談網路使用者的生活型態
資料來源:電子商務時報
從Yahoo Shine談網路使用者的生活型態(Lifestyle) (2008-04-11) 記者/Moai Yahoo在今年3月31日推出新網站Shine ,目標族群鎖定25-54歲的女性網路使用者。將提供美容、育兒、健康…等內容。其擁有專屬的編輯群,每天產製原創內容,並張貼那些具特色的部落格文章。宛如一本網路版的女性雜誌! 上面的敘述,或許會讓許多抱著行銷學課本的人感到疑惑。雖說以人口統計變數中的「年齡」作為市場區隔的變數相當常見,但「25-54」如此大的差距,是相當不精準的描述。哪怕是「國民飲料」的手搖茶飲,或是任女人都無法擋的鑽石,也無法如此「老少皆宜」。因為年齡和興趣相關,年齡更是消費能力的重要指標。那麼Shine的目標族群何以如此跨越年齡的界限呢?且先讓筆者賣個關子。 Web 2.0葫蘆裡賣的是什麼? Web 2.0的服務之所以能受到廣告主的青睞,甚至是投資人的關愛,再再都是因為它夠「分眾」。這又可分成二種層次:單一的Web 2.0服務的背後,即是代表一個有相同興趣或背景的群族。例如,習慣使用Facebook 的台灣網友,不外乎是曾在國外念書的海歸派;另一個層次,是整合多種應用的Web 2.0服務,例如開機就連上iGoogle的使用者,十之八九都流著Geek 的血液。 「到訪網站」,儼然成為使用者生活型態的最佳指標!也正因如此,企業經營自家網站或推出由使用者參與的網站時,其應當思考的,不是如何把產品賣出去,而是企業要傳達的是何種生活型態?與原有的品牌形象和主要顧客是否相符。這不妨借鏡「iPod」的例子,因為它賣的不啻是音樂或播放器,更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型態! 「生活型態」是個人化與大眾化的最大公約數 當個人到訪的網站成為使用者生活型態的表徵,則提供個人化功能的首頁,理應是最佳選擇。但事實不然,個人化首頁如iGoogle或My Yahoo! 不僅有採用上的知識門檻,不一小心更會侷限資訊的來源。這對於一般的網友而言,並不是最理想的使用情境。 有特定目的之使用者,需要的是iGoogle般的個人化服務、無特定目的之使用者,是需要如同AOL般的入口網站,但中間族群呢?他們瞭解自己更甚於於瞭解網路世界。有需求,卻不一定知道要去哪裡找內容或服務。他們適合的,是分眾的媒體型網站。而生活型態或許是掌握他們的最大公約數。 為何Shine的目標族群何以如此跨越年齡的界限?答案已呼之欲出。Shine所推銷的不是單一商品、不是特定服務,而是一種時尚的Lifestyle。唯有「生活型態」是可以穿越年齡的差距,為各個層級均可信仰的。無論是25歲還是54歲的女性,都可以時尚,都具有負擔接收時尚資訊的消費力。 當Web 2.0的網站以使用者的單一興趣全力搶攻網路廣告之際,Yahoo走向媒體型的網站,善用既有的優勢,企圖以資訊和內容滿足特定生活型態的受眾,進而爭取廣告主的駐足,不失為一個突破重圍的好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