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人類是生活在虛擬系統中嗎?
電影《駭客任務》是否為真?21 世紀人類其實生活在一個不明母體創造的虛擬系統中?就連特斯拉汽車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也都這樣認為。不過,來自牛津大學和希伯來大學的兩位物理學家計算出,人類不可能生活在虛擬情境中,宇宙沒有足夠空間可運行如此大規模的模擬。雖然,科幻迷或哲學家不見得同意物理學家的推論,畢竟強大的母體絕對有能力讓人類以為這些「計算結果」是真的。
在好萊塢經典電影《駭客任務》中,一直以為自己過著日常生活的主角尼歐某天才知曉,原來自己生活在電腦程式創造的虛擬世界,人類被當作營養源飼養著,而電腦母體透過內建的各種程式和人體大腦神經聯結,使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心理等感受,就連「死亡」都彷彿是真的。 (Source:BDonline 影片截圖)檢視相片 (Source:BDonline 影片截圖) 更多 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托姆(Nick Bostrom)2003 年時提出一篇論文,背後思想便是人類非常可能生活在電腦模擬中。21 世紀的人類善於利用電腦進行計算模擬,那麼絕對擁有比我們還要先進計算能力的未來人類、或是宇宙一方的智慧物種勢必會做相同的事,他們也許已經強大到可以模擬祖先──也就是說,我們這些「祖先」其實只是未來子孫造出來的虛擬人物。從統計學角度來看,21 世紀的人類生活在虛擬宇宙的機率還真不小,人造宇宙的數量事實上遠遠超過一個真實宇宙。 自從他發表作品之後,不少科學家紛紛跳出來支持這種理論,同樣贊同模擬理論的還有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 Grasse Tyson),他指出,21 世紀人類是真是假,大概各占 50% 賠率。而 Elon Musk 沒那麼樂觀,他提出自己都覺得瘋狂的結論:我們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只有十億分之一。10 月 5 日他在個人推特表示,模擬系統的奇點即將到來,他很期待一睹那個新世界的真面目。 哲學的對面,物理學家嘗試驗證模擬宇宙的可能性。來自牛津大學和希伯來大學的學者 Zohar Ringel、Dmitry Kovrizhi 在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科學進步》期刊發表論文,他們用數據表明「想模擬出這個世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科學家首先嘗試使用蒙地卡羅方法來模擬涉及磁場的量子霍爾效應,有關時空異常的神祕物理現象,在物理學中,蒙地卡羅方法通常用於模擬具多個變量和維度的系統。隨後他們卻發現,模擬的複雜性將隨著模擬粒子數量增加而呈現指數增長,每添加 1 個粒子,計算儲存能力就必須加倍,導致這種模擬很快就變成不可能的任務。簡單地說,想要模擬出 21 世紀,背後需要的運算能力強大到幾乎不可能存在,在目前的已知宇宙,根本沒有那麼大的空間可儲存模擬的原子訊息。 當然,人類到底是真實還是虛擬的辯論不會就此打住,因為我們無法解釋人類離未知的先進領域到底有多不可及,也許在其他地方,人類的物理知識可被打破。不論你相信自己是真的還假的,時間到了終究眼睛一閉了事。 |
#2
|
||||
|
||||
有關容不下模擬的問題,我是認為,如果是模擬自然不需要真正「打造出一個完整的時空」,就像你玩電腦遊戲時,雖然裡面怪物很多場景很大,但事實上電腦都只需要打造出玩家所在的那個場景即可,你不在的地方根本無需畫好在那裡等你。這就是「模擬和真實世界的不同之處」。
物理界很早就有這樣的論調,是從量子力學的觀點出發,他們認為宇宙中很多東西如果沒有「意識」去注意它,它就處於發散波的狀態,直到有一個「意識」注視到它,它才會收歛。愛因斯坦一開始是很難接受這種觀點的,他就問過「當你不看月亮的時候,它真的就不存在嗎?」,但後來的論點傾向這是很有可能的事。 另一個看法,就算真的要全都模擬起來,也用不著模擬到全部宇宙,例如只要模擬一個太陽系,讓我們人類能在裡面跑來跑去就夠用了。至於太陽系之外的那些東西我們是如何觀察到呢?就放個投影機之類的裝置,或者一旦你觀察時就由系統回饋給你一個「數據」,於是我們就會認為太陽系外有這樣那樣的東西存在。 這是我個人的推論。 |